2019年北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2019年北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天津市北辰區統計局
2020年7月15日
2019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北辰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全區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三個著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篤定高質量發展不動搖,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持續轉方式、調結構、換動能,經濟運行穩中向好,社會局面和諧穩定。
一、綜合
經天津市統計局統一核算反饋,2019年全區生產總值(GDP)初步核算結果為618.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8億元,增長1.3%;第二產業增加值281.6億元,增長1.6%;第三產業增加值331.1億元,增長4.4%。三次產業結構為0.9:45.5:53.6。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在大規模減稅降費的背景下,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9.2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稅收收入46.0億元,比上年下降1.3%,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7.8%,比全市水平高10個百分點。從主體稅種看,增值稅13.7億元,下降7.9%;契稅9.4億元,增長7.0%;企業所得稅6.3億元,下降6.0%;房產稅4.4億元,增長7.1%;城市維護建設稅類4.1億元,下降4.6%。
財政支出保障民生。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0.0億元,較上年基本持平。全力實施民心工程,財政支出85%以上投向民生領域,比上年增長2.4%。其中教育支出15.5億元,城鄉社區支出13.9億元,一般公共服務支出9.4億元,社會保險和就業支出8.9億元,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7.9億元,公共安全支出5.8億元,科學技術支出3.5億元,節能環保3.5億元。
在財政資金大力保障下,民生短板加快補齊。完成35個片區、79萬平米遠年住房和老舊小區提升整治,完善提升朝陽樓、果園樓2個片區、12.65萬平米居住功能。推進“養老院+”嵌入式居家和社區養老,新建提升5個社區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社會救助能力不斷提高,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開展“社會救助百日攻堅”,累計為困難群眾發放救助資金5439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1.7億元,比上年增長20.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3倍;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0.6%,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0.6%。分領域看:實體經濟投資增勢穩健,同比增長10.3%,其中計劃總投資超10億元項目8個,完成投資占實體經濟的47.9%?;A設施投資持續推進,本年新開工項目11個,計劃總投資44.3億元,其中,光大興辰垃圾焚燒發電與餐廚協同處理項目作為新能源產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19.5億元。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235.26億元,比上年增長25.5%。其中,住宅投資188.43億元,增長15.60%;辦公樓投資0.94億元,下降40.0%;商業營業用房投資6.25億元,下降16.3%。
房地產商品房銷售面積122.8萬平方米,增長18.8%;商品房待售面積24.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5%。
表1 2019年房地產開發和銷售主要指標及其增長速度 | |||
指標 | 單位 | 絕對數 | 比上年增長(%) |
投資額 | 億元 | 122.8 | 18.8 |
其中:住宅 | 億元 | 188.4 | 15.6 |
房屋施工面積 | 萬平方米 | 1165.7 | 11.7 |
其中:住宅 | 萬平方米 | 859.5 | 12.2 |
房屋新開工面積 | 萬平方米 | 311.4 | 64.3 |
其中:住宅 | 萬平方米 | 243.5 | 95.1 |
房屋竣工面積 | 萬平方米 | 277.8 | 19.5 |
其中:住宅 | 萬平方米 | 203.2 | 15.9 |
商品房銷售面積 | 萬平方米 | 122.8 | 18.8 |
其中:住宅 | 萬平方米 | 119.3 | 19.4 |
新動能持續發展壯大。2019年,光大興辰垃圾焚燒發電與餐廚協同處理項目、精雕數控機床生產研發基地項目、蘇寧智慧物流電商產業園(A地塊)項目等一批符合新能源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現代倉儲物流業發展方向的高端項目先后開工建設。新技術、新產品投資將有效引導企業提升改造傳統產業,引領我區產業結構進一步向現代化、智能化方向邁進。
高技術產業集聚初顯成效。全區大力培育工業特色產業,狠抓產業集聚、科技含量和項目建設等關鍵環節,逐漸形成了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主體的工業體系,高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已成為引領工業經濟創新發展的新引擎。2019年,全區高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的比重已達10.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去庫存”步伐加快,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為101.5%,比2018年提高0.1個百分點?!叭ジ軛U”步伐穩健,規模以上工業資產負債率為52.9%,比2018年下降2.8個百分點?!敖党杀尽惫ぷ髟鷮嵧七M,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百元營業收入成本86.7元。
二、農業、農村
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加快發展現代都市農業,以規模高效、休閑觀光、安全生態和種源科技為重點,著力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效益。建成魚菜共生、蚯蚓養殖等5個農業高端項目,雙街都市綠谷和小五堡林海果緣成功入選全市第二批田園綜合體,大力扶持耕耘種業、冬冠蔬菜、益多利來水產等15家龍頭企業發展,雙街鎮獲評“2019年國家農業產業強鎮”。扎實推進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完成霍莊子、姚莊子2處節水工程,新增節水面積2300畝。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2萬畝,建成示范項目5250畝。綠化造林2.55萬畝。全年糧食產量41945噸,蔬菜及食用菌產量65200噸;肉類產量6060噸;水產品產量3627噸;禽蛋產量8304噸;牛奶產量22626噸。
農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全力推進農村全域清潔化和人居環境整治,啟動7個示范村建設,前堡、后堡、郝堡3個村初具規模?!皯艏?、村收、鎮運、區處理”垃圾清運體系逐漸完善,配備垃圾收運設備1.6萬套,村莊保潔人員達1321人。為23個困難村購置長遠生計用房,增強村集體“造血”功能,實現村集體收入不低于20萬元目標,15個市級困難村中11個達到“六化六有”建設標準。完成四類特困人群危陋平房改造102戶。全年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23元,同比增長7.4%。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工業增加值243.6億元,比上年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93家,實現產值1028.2億元,其中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業、電子信息產業等四大優勢產業產值占比達7成以上;實現營業收入1218.9億元,利潤總額54.0億元。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7.5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4.7%。
戰新產業引領工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導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19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9.8%,占規模工業的26.8%,占比高于上年1.4個百分點。從戰新產業分類來看,高端裝備制造業實現產值總量最高,占全部戰新企業工業總產值的38.6%。
優勢產業發揮支撐作用。全年優勢行業(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業、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76.8%,其中: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業、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48.7%、6.6%、19.2%和2.2%。
企業盈利能力穩步提高。在28個工業行業大類中,23個行業保持盈利。其中,醫藥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11個行業利潤總額超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2.9%,比2018年下降2.8個百分點,流動資產周轉率為1.6次,比2018年加快0.1個點,企業資產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
表2 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效益情況 | |||
分行業大類 | 每百元資產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元) | 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 | 利潤總額(萬元) |
農副食品加工業 | 86.6 | 0.4 | 239 |
食品制造業 | 138.5 | 1.9 | 2499 |
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 30.3 | -0.6 | -263 |
紡織業 | 83.6 | -0.6 | -32 |
紡織服裝、服飾業 | 110.2 | 5.3 | 433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 | 86.0 | -1.1 | -246 |
家具制造業 | 60.9 | 6.1 | 2275 |
造紙和紙制品業 | 92.3 | 4.3 | 5369 |
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 | 76.9 | -0.3 | -209 |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 | 128.0 | 11.5 | 850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 | 189.9 | 5.0 | 280 |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 43.6 | 26.0 | 72022 |
醫藥制造業 | 33.9 | 18.3 | 109311 |
橡膠和塑料制品業 | 122.5 | 6.1 | 42995 |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 85.4 | 6.7 | 37716 |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146.0 | 0.5 | 4492 |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494.5 | 0.2 | 3519 |
金屬制品業 | 73.2 | 1.8 | 13945 |
通用設備制造業 | 99.1 | 7.3 | 94648 |
專用設備制造業 | 35.6 | 11.2 | 45706 |
汽車制造業 | 111.4 | 4.1 | 28504 |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 | 174.0 | 2.2 | 14438 |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 98.7 | 3.4 | 49326 |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 245.3 | 0.6 | 1057 |
儀器儀表制造業 | 95.4 | 13.3 | 19441 |
其他制造業 | 131.2 | 0.2 | 12 |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 19.6 | -18.1 | -8572 |
水的生產和供應業 | 9.3 | 2.4 | 51 |
建筑業實現較快增長。全年建筑業增加值38.0億元,比上年增長2.3%。全區現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的建筑業企業107家,比上年增加13家;完成總產值35.8億元,比上年增長31.0%;竣工產值22.4億元,比上年增長35.2%;其中,在外省市完成產值9.1億元,比上年增長75.1%。
四、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57.1億元,比上年下降4.4%,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單位636家,完成銷售額1428.9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7.7億元,比上年增長4.4%,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單位30家,完成營業額2.1億元。
消費品市場穩步發展。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05.3億元。全區億元以上批發市場實現交易額155.2億元。隨著消費升級的逐步推進,與民生相關的吃穿類商品繼續平穩增長,以糧油、食品類,飲料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為例,全年實現零售額8.3億元,同比增長19.3%;與改善生活品質相關的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長明顯,以金銀珠寶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通訊器材類為例,全年實現零售額5479.5萬元,同比增長228.1%。
大眾餐飲消費保持活躍。全年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54.3億元,增長10.0%。其中,限額以下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52.2億元,增長11.0%,占全區營業額的96.1%;限額以上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2.1億元。
五、交通和旅游
積極融入京津冀大交通體系,京濱高鐵全面開工建設,加快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地鐵4號線前期工作有序推進,京津塘高速與九園公路、津薊高速與外環東北部調整線互通立交工程進場施工,外環東北部調整線全線貫通,九園公路西延東擴、楊北公路改建具備通車條件,對外交通更加通暢。北辰東道及綜合管廊全面進場施工,姚江路、科峰路等8條道路具備施工條件,完成朝陽路、龍泉道等6條道路可施路段建設,淮東路、高峰路部分路段以及辰景路、天允道基本建成通車。更新清潔能源車輛140部,共涉及13條線路,新開通1條公交線路,優化8條線路,有效解決了群眾出行的迫切需求。全年新增營運車輛1651部,新增運量32996噸,全區現有運力10352部,運量13.3萬噸。全年累計貨運量2354.8萬噸,貨物周轉量411664.7萬噸公里??瓦\量168.1萬人次,旅客周轉量5041.9萬人公里。加快推動高速公路ETC的應用發展。目前,全區已安裝ETC車輛總數累計54377部。
截止到2019年年底,全區共有旅游類企業19家,其中:A級旅游景區2家,星級飯店3家,旅行社14家。全年接待游客205.88萬人次,增長8.3%;全區旅游收入達1.4億元,增長6.0%。
六、金融、保險
截止2019年末,全區31家銀行存款余額為1030.3億元,比年初增加102.0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573.1億元,比年初增加97.2億元;貸款余額為1047.2億元,比年初增加146.3億元,存貸比101.6%。外幣存款余額42972萬美元。
全年財產保險金額710.6億元,保險費3.7億元,理賠17742件,共計1.6億元。
七、開發開放
京津冀協同發展持續深化。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格局,努力建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微中心”,組建北京招商工作部,深化與首都央企國企、民營強企和中關村、亦莊等優質資源合作,引進迪信通5G智能制造、大族激光等首都項目95個,協議投資額485億元。全力推進國家級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重點打造5.9平方公里核心區,綠地全球貿易港、北科建產業園等一批優質項目加速集聚,總投資597億元。
招商引人成效顯著。圍繞我區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采取規劃招商、產業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方式,全力打好招商引資組合拳,引進碧桂園北方總部、瑞康醫藥等優質項目969個,協議投資額846億元?!叭齻€一批”重大項目達到221個,總投資2191.5億元。加快推進落地項目建設,愛旭科技、朝亞大數據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竣工投產。堅持引資引智引才一體推進,全面落實“海河英才”計劃,引進各類人才3467人,成功舉辦“海河英才”學子津門行北辰專場招聘會,進入“千企萬人”支持計劃企業達到133家。
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2家,合同外資額1.30億美元,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86億美元。其中,服務業實際直接利用外資5173萬美元,占比27.8%。
外貿結構進一步合理。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23.6億元,下降3.1%。其中,進口48.76億元,下降22.8%;出口174.5億元,增長4.4%。從出口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97.7億元,占全區出口的56%,比上年增加3.1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出口61.9億元,占全區出口的35.5%?!耙粠б宦贰辟Q易進出口總額65.8億元,增長16.8%。其中,進口6.1億元,增長9.3%;出口59.7億元,增長17.6%。
八、生態環境保護
生態環境面貌明顯改善。落實中央和全市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建立“散亂污”企業監督管理長效機制,防止“散亂污”企業反彈回潮。持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完成51臺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對459家VOCs企業實施動態管理。嚴格建筑工地“六個百分百”管控措施,完成166塊裸露地塊治理。完成2.4萬戶清潔取暖工作。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管理,開展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治理“四亂”點位477個,實施宜興埠鎮、西堤頭鎮工業區污水管網補建和191家企業廢水直排改造,治理黑臭水體50條,完成大雙污水處理廠擴建和大雙再生水廠建設,加快推進雙青污水處理廠擴建和新區污水處理廠建設。啟動27個規劃保留村飲水提質增效工程,完成8個村管網建設。新建3座市級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完成5家企業自動在線監控設備聯網和75個加油站地下雙層儲油罐改造。穩步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天津農藥廠污染地塊土壤修復進場施工,年內修復土壤10.9萬方。
九、文化教育衛生
文化體育事業協調推進。扎實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成功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北辰區第十四屆“北運河之夏”和諧文化大舞臺、第六屆“天穆杯”小品展演和第八屆運動會,圓滿完成第十屆全國殘運會火炬傳遞任務。全面加強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完成大運河保護區文物影響評估、考古送審和區級第四批非遺傳承人、第五批非遺代表性項目評審工作。截至年末,全區共有文化類經營場所70家,其中:娛樂場所10家,互聯網上網服務場所48家,演出場所1家,藝術品經營單位2家,文化表演團體9家。區級公共圖書館和文化館各1個,全年新購圖書27741冊,藏書達到343千冊,藏書價值5431千元,發放借書證12000個,全年舉辦各種讀者服務、文藝展覽講座等活動251次。新建室外全民健身公園、廣場72個,全年舉辦全民健身活動166次,合計12萬余人次參加。
教育教學水平穩步提升。高考本科上線率74.5%,蟬聯全市中小學運動會團體總分“十三連冠”,南倉中學被評為天津市第二批“特色鮮明學?!?。截至年末,全區共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所,全年招生1433人,畢業生1915人,在校生4186人。共有幼兒園84所,小學41所,普通中學20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其中:學前教育階段全年新招5527人,畢業生5344人,在校生16447人;義務教育階段全年招生9671人,畢業生7708人,在校生43238人;高中階段全年招生1844人,畢業生1950人,在校生5704人;特殊教育學校新招30人,現有在校生252人。
醫療衛生體系不斷完善。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綜合改革,全面加強區域醫聯體建設,形成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模式,被國家衛健委確定為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區?;鶎有l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標準,家庭醫生簽約21.6萬人。截至年末,全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65個;其中,醫院2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4個,門診部27個。村衛生醫療點51個。衛生機構床位2207張;其中,醫院1992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15張。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規模保持穩定。截止年末,全區常住人口86.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9.7萬人,城鎮化率為91.8%。
全區戶籍人口438068人,比上年同期增加8678人,其中:城鎮人口161450人,鄉村人口276618人。全區共有43個民族,其中,漢族、回族、滿族人數居前三位。
全區人口出生率為5.83‰,比上年減少0.8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38‰,比上年提高1.18個千分點。
居民收入消費穩步提高。全年總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98元,同比增長7.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944元,同比增長7.3%。全年總體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31022元,同比增長7.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32358元,同比增長7.2%。
社會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醫療、生育、失業、養老、工傷保險基本實現全覆蓋。截至年末,養老保險繳費人數16.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9513人;醫療保險繳費人數17.5萬人,增加10824人;工傷保險繳費人數15.2萬人,增加7165人;生育保險繳費人數15.5萬人,增加7124人;失業保險繳費人數15.1萬人,增加7481人。
[注:本文地區生產總值是全市在地口徑初步核算數。地區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按當年價格計算,其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